重庆

详情

2018教师资格考试-教育知识与能力:中学生发展心理(十)
2018-11-10 18:50:58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备考没方向?
  • 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成绩看不懂?
  •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2018教师资格考试-教育知识与能力:中学生发展心理(十)

知识点八十七:人格的特征

人格,又称个性,源于拉丁语 persona,原意是指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面具,通常人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、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,这个统合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。

人格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(一)独特性。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、成熟、环境、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。不同的遗传、生存及教育环境,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。

(二)稳定性。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,就相对稳定下来了,要想改变它,是比较困难的事情。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,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。

(三)整合性。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,具有内在的一致性,受自我意识的调控。当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,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,否则,就会产生心理冲突,出现适应困难。

(四)功能性。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、喜怒哀乐的根源。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,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。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。

重点例题点拨

1.小琼球十分内向,不爱说话,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,都少言寡语,这表明人格具有( B )。

A.整体性B.稳定性

C.独特性D.功能性

2.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,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,这是人格的( D )

A.复杂性B.统合性

C.独特性D.功能性

知识点八十八:人格的影响因素

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

(一)遗传与生理

个体的人格特质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。生物遗传学研究表明,大脑的结构形态、机能特性以及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特性等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,其中脑的额叶与人格特点有着密切联系。通常在智力、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,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;

(二)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

生态环境、气候条件、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自然环境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。学校是一种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,也是形成学生世界观的重要

场所,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社会环境。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常具有指导定向作用。教师的品格和行为对学生有着示范作用,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。师生关系、教师的管教方式,教师的期望和态度等,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。在价值观、信念、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,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。

(三)家庭

家庭是学生早接触的环境,也是其生活的主要环境。父母是儿童早的老师,家庭影响着儿童人格的形成。其中,家庭结构、亲子依恋关系、抚养方式、父母行为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。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,尤其是母亲对子女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。

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培养出不同人格特点的孩子。

一般父母的教养方式归为两个维度:接受—拒绝维度和控制—容许维度,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,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:权威型、专断型、溺爱型、忽视型。

1.权威型(接受—控制)

有利于孩子的成长,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,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,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,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。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,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,并且奖惩分明。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,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,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,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。

2.专断型(拒绝—控制)

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,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,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,稍有不顺,非打即罚。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、退缩和不快乐,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,缺乏社会责任感。长此以往,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,产生叛逆心理。

3.溺爱型(接受—容许)

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,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,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,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。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,自我控制能力很差,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,对父母依赖性很强,缺乏自信、恒心、毅力和责任感,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,对父母缺乏孝心。

4.忽视型(拒绝——容许)

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,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,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。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,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、不愿搭理的态度。不管出于何种原因,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,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。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,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,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,具有较高的攻击性,感情冷漠,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。

(四)自我因素

人格的形成往往是潜移默化、日积月累地慢慢地形成。人格改变的动力来自自身的自我调控系统,尤其来自人的认知。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会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,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。

人的认知确实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,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。人的本能、自我体验、自我控制等许多自我调节与控制因素都会起作用。因此,自我教育等因素是塑造培养良好的人格关键性的调节因素。

重点例题点拨

1.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这句话反映的是( D)因素对人格的影响。

A.社会文化B.家庭环境

C.自然物理因素D.早期童年经验

2.在家庭诸因素中,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( D)

A.家庭结构B.出生顺序

C.家庭的贫富程度D.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

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公告资讯
  • 干货资料
  • 每日刷题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

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

收藏

相关推荐

(c)2008-2025 招教网 ©版权所有

中国互联网
协会
经营网站
备案信息
不良信息
备案信息
中国信用
企业认证
网络110
报警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