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

详情

2023下教资笔试考试: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模板(一)
招教网 2023-09-04 15:23:50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备考没方向?
  • 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成绩看不懂?
  •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23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即将举行,其中科目一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分数占比很大,150分值试卷占比三分之一。但是考查内容比较固定,重点在于答题技巧,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32题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,轻松掌握答题方法!

一、评分细则

二、答题模板

阅读理解题为第32题,14分,有两个问题,问法相对固定。第一问多为字词理解,4分,考查理解能力。如“没有任何借口中的‘借口’在文中的意思?”“请结合文本,谈谈‘梦在书外’和‘梦在书中’的含义。”第二问多为段落大意或观点态度,10分,考查分析能力。如“结合文本,分析‘没有任何借口’这一行为准则对人的品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。”“‘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’‘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’这两类读书人,你更认同哪一类?简要说明理由。”

第一步:看问题,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。

1.看第一问,明确关键词。

2.看第二问,理解题目问法。

第二步:带着问题阅读全文。

理解清楚问题的深层含义之后,仔细阅读全文。

第三步:在文章中定位关键词,答好第一问。

找出关键词,第一问的答案十有八九就在关键词附近,不是在前面就是在后面。作答时将原文提取关键词,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可。注意关键字“指的是”“就是”“即”,关注特殊标点符号破折号、冒号等。做到词不离句,句不离段,段不离篇。

第四步:联系上下文,答好第二问

1.一句一段地阅读,读完一段想一想段落大意。

2.联系上下文作答,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涵,在提炼出关键词句后,结合文章作者的中心观点,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。可以用文章的关键词句,但避免完全照抄原文。

三、典型例题

材料:

“礼”,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,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。这世上本来没有“礼”,只是因为集体生存、社会发展的需要,才产生了“礼”的仪式,造出了“礼”的汉字。“礼”字的繁体是“禮”,本字为“豊”,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。在甲骨文中,“豊”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,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。合起来就是击鼓奏乐,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。上升到定义,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。

《礼记》云:“经礼三百,曲礼三千”,可见礼仪数量之多。其实,这么多“礼”是根据时间、场合和对象制订的,并不需要时时、处处、人人都去掌握。外交上有个术语叫“国际惯例”,社交场合的“礼”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,大家都按惯例行事,就习以为常了。在今人字典里,“礼”也分虚实两类,虚的如礼节、礼仪、礼貌、礼俗等,实的如礼品、礼金、礼服、礼花等。还包括与“礼”相关的人事和行为,如礼宾、礼遇、礼聘、礼让等。大到国家和社团,小到街邻和家庭,“礼”无处不在。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“礼”,西方语言中没有“礼”的同义词;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,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。我们常说,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,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,礼仪是文明的载体,文明是礼仪的内涵,没有了礼仪,文明也就无所依附。

现代的“礼”,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,而“礼”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,用来调整社会关系,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,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,即所谓“礼法”。“礼”的本意是“别尊卑,等贵贱”,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。先秦诸子都强调“礼”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,这也正是“礼”的本质内涵。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“礼”,否则就是非“礼”。

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“礼教吃人”。他所抨击的“礼教”,兴起于封建社会,其实质是封建礼法。有人把“礼教吃人”与孔子联系起来,那是记错了账。孔子曰:“敦礼教,远罪疾,则民寿矣。”孔子倡导的礼教与封建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。封建卫道士从孔子那里取火,不是去爱人而是害人,这关孔子什么事?

“礼”经夏、殷、周三代沿革,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。因此孔子说,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。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,这是他的政治理想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孔子是为“礼”而生并为“礼”奋斗了一生。孔子为何给儿子取名孔鲤,“鲤”者,礼也。他让儿子自小就要学诗、学礼,并说,“不学诗,无以言”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。“诗”和“礼”是古人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功课,所以有“诗礼传家”之说。有的学者把文化分成观念形态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,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礼是把价值观念、制度设计、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,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。还有学者认为,文明产生在国家之前,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,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、文字,还依靠礼仪。中国文化作为唯一没有间断的原生文化,是以礼为标志和根源的。

(摘编自王兆贵《言之有“礼”》)

问题:

(1)文章为什么说在我国“礼仪是文明的载体”?请简要概括。(4分)

(2)请根据文章,简要分析“礼”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意义。(10分)

【参考答案】

(1)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,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。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,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,礼仪是文明的载体,文明是礼仪的内涵,没有了礼仪,文明也就无所依附。

(2)①在甲骨文中,“豊”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,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。合起来就是击鼓奏乐,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。上升到定义,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。

②“礼”在古代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,用来调整社会关系,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,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,即所谓“礼法”。“礼”的本意是“别尊卑,等贵贱”,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。先秦诸子都强调“礼”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。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,这是他的政治理想。

③现代的“礼”,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。是根据时间、场合和对象制订的,并不需要时时、处处、人人都去掌握。外交上有个术语叫“国际惯例”,社交场合的“礼”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。大到国家和社团,小到街邻和家庭,“礼”无处不在。

2024年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公告资讯
  • 干货资料
  • 每日刷题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

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

收藏

相关推荐

(c)2008-2023 招教网 ©版权所有

中国互联网
协会
经营网站
备案信息
不良信息
备案信息
中国信用
企业认证
网络110
报警服务